鋼筋數量,你算的與我算的不同?
計算鋼筋數量,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,「為什麼你算的與我算的不同?差在哪裡?誰的正確?」
首先,要確認雙方的計算方式是否相同。若是雙方的計算方式相同,例如雙方都畫出鋼筋撿料圖,則可以就某個區域、某根樑,把圖拿出來比較便可知差異在哪。若雙方計算方式不同,例如一邊是用"經驗值"去估,而另一邊是實際畫出鋼筋撿料圖和料單,則較難快速比較。即使如此,還是可以取其中一個項目,例如某根樑,比較雙方的差異。
再來,有一些常見的認知不同,會導致數量差異:
錨定、彎鉤長度認知不同
柱主筋搭接位置不同(逐層搭或兩層一搭接)
板筋使用單位面積法計算,或使用交錯搭接方式計算
損耗率不同
搭接位置、長度認知不同
(若有繪製出鋼筋撿料圖則沒差,但若用單一搭接點估算方式;有些是用7M為一搭接點、有些是用9M一搭接點,這就會造成數量差異。有些甚至搭接長度是用總鋼筋長度再乘一個趴數,這又算得更概括了。)
基本上,若雙方數量有爭議時,除了委託第三方重算,可以就雙方的數量,由大項比對到小項。例如,先找出是樑、柱、板、牆哪個數量差異最大,假設是樑,抓出某一層比對樑的數量,再進而比較某根樑。但常常發生,某方的數量根本沒有分樑柱板牆也沒分樓層,只有幾個數字也沒公式,這樣的話,若不委託第三方,只能夠雙方互相橋數字,憑感覺了╮(╯_╰)╭ (攤手)。